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

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工业硅巨头狂砸616亿进军光伏,守擂者能否反杀成功?

   2024-12-27 世纪新能源网1778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0
核心提示:短期之内,恐难熄灭,终局将以惨烈的大洗牌收官,笑到最后的企业,会有哪些?

2023年的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光伏圈,被接踵而至的利空和悲观情绪笼罩……

硅料价格的持续下跌成为产业下行周期的导火索,引发了全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在硅料企业之间,价格战愈演愈烈,硅料成交价已经跌破许多企业的成本价,这使得众多二三线硅企陷入困境。部分企业不得不选择停产、检修设备、延期达产的方式避免亏损。只有少数硅企,凭借优秀的成本控制,在残酷价格战中盈利运营。

价格战的影响逐渐向下游传递,硅片环节受到冲击,电池片也陷入困境,组件的竞标价格已经跌破1元,这无疑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

然而,光伏企业的举动各有想法。有的选择扩大产能,有的则致力于完善垂直一体化。这些扩产涉及资金巨大,从数十亿到几百亿不等。身为工业硅、有机硅双巨头的合盛硅业,更是将跨界将发展触角延伸到光伏全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目的为何?胜算几何?

【激进】工业硅巨头狂砸616亿

打造光伏一体化产业链

2021-2022年,光伏行业犹如搭上直升机一般,全球装机量攀升、业绩飘红,各企业盈利颇丰,行业景气上行。

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光伏产业链条,自晶硅开始,全线产品需求提升,产销两旺。

作为晶硅生产重要原材料的化工产品工业硅,也随着光伏产业链的升温,提高产量,向光伏产业链持续供应工业硅。身为工业硅大佬的合盛硅业,也尝到了甜头。

回顾合盛硅业历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不难看出,2021-2022年,合盛硅业的营业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

2017-2020年区间,合盛硅业的平均净利润为17.08亿元,而2021年飙升到82.22亿,同比增长484.74%,可谓是收获颇丰。

2022年,合盛集团虽然营业收入继续上升,达到了236.57亿元,同比提高10.62%,但净利润却下滑至51.48亿元,同比下降37.39%。

对此,合盛在企业年报里是这样解释的:主要系报告期内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及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利润减少。

翻看合盛硅业营业收入主要组成部分,就可以清晰看出工业硅和有机硅两个主营业务在其营业收入中的占比。

在工业硅、有机硅营业收入双双提升的前提下,利润反而下滑,合盛硅业需要打开一个新的盈利突破口。

在高景气之下,各光伏企业密集抛出扩产计划,随后便是一波急过一波的募资操作。此类新闻似乎已经成为光伏圈常态,很难再令已经高度“审美疲劳”的受众提起兴趣。

但合盛硅业抛出的“素质五连”操作,犹如平地惊雷一般,令本就硝烟浓密的光伏战场,更加扑朔迷离。

1.中部合盛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

2022年2月20日,合盛硅业推出“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甘泉堡),实施主体为合盛硅业全资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预估投资金额为175.31亿元,2022年完成40%建设,预计2023年3季度完工。

严格来讲,合盛硅业并不是首次踩进光伏圈的多晶硅生产环节。

在2022年股东大会现场,合盛硅业董事长罗立国曾提到:“多年前,合盛硅业曾建设2000吨/年多晶硅产能,并且生产了5年。然而最后卖出去的价格,每吨只有5-6万元左右。没钱赚,环保要求又高,加上设备老化,因此在2014年左右直接将产线关停。”在罗立国看来,合盛硅业拥有多晶硅相关技术,未来一片光明。

2.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东部合盛20万吨高纯多晶硅

如果说之前的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甘泉堡)是合盛硅业重进光伏圈的标志,那么2023年4月20日,合盛硅业发布的投资公告,则宣布合盛硅业将要全面进入光伏垂直一体化梯队。本次扩张,是“素质五连”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体量最大的一环,由三部分组成。

(1)拟投资205亿元,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建设“中部合盛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其中包括20GW单晶硅棒产能、20GW单晶切片产能、20GW年单晶电池片产能、20G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产能;

(2)拟斥资44.55亿元,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投建“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作项目”;

(3)拟斥资176.31亿元,通过子公司东部合盛在鄯善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至此,不难看出,动了光伏心思的合盛硅业,想要凭借成本优势,向着高度垂直一体化大步迈进。

不仅集齐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光伏环节,连光伏玻璃也纳入计划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继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之后,东部合盛准备再增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两项相加,合盛硅业将拥有4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

另外,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网站《关于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的内容,暗藏着一个小细节。

该批复显示,在整个项目中,除上文提到的项目内容外,还包括光伏边框型材装置(5GW/年铝边框型材、15GW/年钢边框型材装置),也就是说,合盛硅业连组件的边框型材,也要自给自足。

3.嘉兴嘉善8GW组件项目

2023年6月29日,合盛硅业官微放出消息:合盛硅业合量科技项目开工,罗立国出席。合盛硅业总投资15亿元在浙江的嘉兴嘉善打造合量科技项目,建设用地215.8亩,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年产8GW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项目。

嘉兴项目鸟瞰图

这次8GW组件与上文20GW组件相比体量较小,该项目作用可能有二点:1.快速投产,为20GW组件积累经验;2.提升企业整体组件产能。加上之前的光伏项目,合盛硅业的光伏项目投资额已经达到了616.17亿元。

4.竞得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Ⅱ区天然石英砂矿采矿权

2023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发布《关于新疆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Ⅱ区天然石英砂矿采矿权出让结果的公示》显示: 阿勒泰合盛矿业有限公司以19.9亿元竞得新疆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Ⅱ区天然石英砂矿采矿权。该矿推断天然石英砂资源量5846.40万吨,尚未开发利用,拟出让年限20.3年,起始价为7.3亿元。

5.竞得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Ⅰ区北天然石英砂矿探矿权

2023年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发布《关于新疆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Ⅰ区北天然石英砂矿普查探矿权出让结果公示》显示: 阿勒泰合盛矿业有限公司以9.09亿元竞得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Ⅰ区北天然石英砂矿探矿权。拟出让年限2年,起始价为7.3亿元。

合盛硅业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两次出手石英砂矿,斥资近30亿元,可谓是大手笔。两次矿产出让结果其实存在不同。新疆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Ⅱ区天然石英砂矿为采矿权,也就是说,合盛硅业可以直接进入采矿设备的建设环节,之后采矿。而新疆吉木乃县穆乎尔岱Ⅰ区北天然石英砂矿取得的是2年探矿权,则意味着合盛硅业需要在2年之内探明该矿产资源储量,并上报国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方可优先获得采矿权,说明此处石英砂矿不仅最少在2年之内,无法带来投入回报,合盛硅业还要支付大额的探矿费用。

看到这里,想必有人被合盛硅的疯狂上马项目的举动弄得一头雾水。透过下面这张图,就能读懂合盛硅业其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在罗立国打造的合盛硅业中,工业硅环节的重要地位异常重要,位于硅基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

工业硅环节向上,属于“节流”体系,电能、硅石(石英)、石墨电级都是工业硅成本大头,成本占比之合超50%。

合盛硅业这些年不仅发力自备电厂、补齐石墨电级、竞得硅矿(石英砂)的一系列操作意图,均为了控制成本。

工业硅环节向下,属于“开源”体系,如何提升核心产品工业硅的附加值,则要靠“开源”体系完成。

据第三方统计,每吨工业硅的生产成本由2021年的8485元左右,上涨至2022年的11226元,涨幅高达32%左右。祸不单行,期间有机硅的平均售价,又暴跌25%左右。

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工业硅至有机硅的行进路线似乎愈发狭窄。

也许,这便是合盛硅业选择踩界光伏产业链的原因之一。

于是,便有了上文的40万吨多晶硅项目和光伏垂直一体化布局大手笔,不仅“顺便”把组件需要的铝合金边框造出来,就连组件需要的密封剂——硅树脂也备上了。

实话实说,能够把企业打造成“万事不求人”“万人都求我”的近乎完美的闭环,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

在这样夸张的布局之下,成本控制的优秀程度,超乎想象。

工业硅之于合盛硅业,不可或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了工业硅,合盛硅业也就不复存在,工业硅,既是生机、也是死穴。

那么,40万吨高纯晶硅,能生产多少GW组件呢?据业内人士估算,1万吨硅料可以生产M10(P型)组件3.54GW左右,如果生产M10(N型)组件,则可达到3.96GW左右。

如果以N型M10组件计算,20GW的光伏组件项目需要5万吨左右高纯晶硅。剩下的35万吨高纯晶硅名义产能,将推向市场。

罗立国的此举,可谓是把合盛硅业摆在了光伏圈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众企业的对立面,“得罪”了整个产业链。

简单回顾罗立国的创业历程,曾三次站在风口,精准入场,收获颇丰。

第一次他站在改革开放风口,用草帽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第二次站在地产风口,积累下大量资金;第三次站在工业化风口,把合盛硅业做到了工业硅、有机硅双龙头。而这一次,他想站在光伏风口。

不同的是,前三次站在风口,对应的行业尚处于“开荒”阶段。此次罗立国带领的合盛硅业,将要进入群雄割据的光伏战场,面对身经百战战斗力爆表的光伏大佬。

【逆袭】光伏老玩家布局工业硅

是远虑更是反击

合盛硅业的垂直一体化操作,将压力首先给到了光伏晶硅企业。

多出来的几十万吨硅料,在高呼产能过剩光伏赛道的当下,势必对光伏晶硅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

假设光伏晶硅企业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但在光伏晶硅企业看来,工业硅的供应长期依赖于化工行业,这使得每次上游工业硅价格的波动都会对下游光伏晶硅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看脸色过日子”的处境,与过去硅料被卡脖子的困境如出一辙,对于光伏硅料企业而言,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工业硅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占比巨大,直接决定晶硅的生产成本,也决定了身处价格战中的硅企能否生存下去。工业硅价格的每一次提升,都会提高晶硅企业成本控制的难度。

2021年,solarzoom的数据显示,工业硅在多晶硅生产总成本中的占比为28%左右,仅次于电力(38%)。

2022年,百川盈孚数据显示,工业硅在多晶硅生产总成本中的占比高达39%左右,超过电力(30%)。

目前身处价格战的老牌光伏企业,穿过多次严峻逆境周期,深知价格战的本质是成本战,补足工业硅产能,将进一步使光伏产品成本降低,企业护城河也将进一步升级。

叠加合盛硅业的跨界一体化举动,老牌光伏企业,纷纷行动了起来。

新疆协鑫:年产20万吨工业硅项目达产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协鑫工业硅项目2#主车间8号炉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开始捣炉”令下硅水缓缓流出,标志着新疆协鑫年产20万吨工业硅项目一期(10万吨)工程全部投产、全面达产。

据了解,新疆协鑫工业硅项目(一期)总投资约28亿元,共两个冶炼车间,分别配置4台33000KV工业硅电炉。自8月30日首台炉出硅水,到12月12日8台炉全面投产。

天合光能:拟建年产30万吨工业硅项目

6月17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建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大全能源:60万吨工业硅产能在路上

2022年10月大全发布公告,将在内蒙古建设年产30 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和年产20万吨有机硅项目。

2023年12月13日晚间,大全能源发布公告称,近日与石河子市政府、石河子经开区管委会及天富能源(600509)签订了《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下称《项目投资协议》),约定公司在新疆石河子市投资建设“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7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多晶硅及配套15万吨工业硅、120万支圆硅芯项目;二期计划投资7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多晶硅及配套15万吨工业硅、100万支圆硅芯项目。但并未透露一期、二期项目的开工、投产时间点等信息。

特变电工:10万吨工业硅年底投运

特变电工11月2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若羌20万吨一期10万吨工业硅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投运。

通威股份:规划76万吨工业硅项目

2023年6月26日,“内蒙古通威绿色基材有限公司风光耦合绿电硅材一体化项目”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改委备案审批通过。计划建设年产36万吨工业硅生产线。

2023年11月28日,通威绿色基材(广元)有限公司4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一期20万吨/年工业硅项目开工仪式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经开区举行。

以上仅是光伏老玩家的部分工业硅产能布局,受篇幅限制,不逐一统计。

引人关注的是,仅以上涉及到的工业硅产能总和,已达196万吨/年,而合盛硅业的现有工业硅产能为122万吨/年。

光伏老玩家的密集操作,大有“围剿”合盛硅业之势。结果很可能是,合盛硅业没吃到光伏肉,反丢了工业硅龙头地位。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合盛硅业的“麻烦”不止于此。

【堪忧】股价跌、惹官司、资金紧

合盛硅业前景堪忧

客观来看,合盛硅业的光伏产业链扩张,时机不对、步子太大、天时、地利、人和,皆差点儿意思。

1.晶硅价格跌破合盛硅业预期线

合盛硅业频频“上马”项目,将焦虑给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心里没底,认为这轮扩张过于激进,顾虑重重。

为了打消投资者顾虑,合盛硅业在2022年年报监管工作函回复公告中,阐述扩产理由:“从成本端来看,生产多晶硅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在40%以上,主要以工业硅和三氯氢硅为主,公司作为工业硅巨头,能通过原材料自供实现大幅降本。而生产多晶硅的第二大核心成本是电力成本,占比约25%,公司建设基地位于新疆,并且本身还具备电厂能自供一部分的电力,因此公司生产多晶硅的整体成本优势相对其他的多晶硅企业会尤为显著。”

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现场,罗立国笃定:“(多晶硅)现在15万元/吨,等年底我们产品出来,卖10万元/吨就行,搞不好到明年可能就七八万元。即使多晶硅卖到七八万元一吨,合盛硅业多晶硅项目投产后依然能赚钱;我一条线10万吨,人家一条线1万吨,我的运行成本比它便宜1万~2万元/吨,它关门我还可以撑着,是这么计算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晶硅价格早已击穿罗立国“七八万元”的心理预期。

2023年12月1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周价格。

其中,N型料成交价平均为6.80万元/吨,跌幅0.15%;单晶复投料成交价平均为6.23万元/吨,跌幅0.64%;单晶致密料成交价平均为6.02万元/吨,跌幅0.33%;单晶菜花料成交价平均为5.70万元/吨,跌幅0.35%。

不知在目前的价格下,合盛硅业的多晶硅成本,能否和光伏头部硅企竞争。

2.股价下跌,市值蒸发2258亿

2017年上市的合盛硅业,风光一时无两,股价一路狂飙,在2021年9月14日,登上历史最高点,每股价格259.8元。大起之后,股价开始下行。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合盛硅业股价以49.35元收盘,对应市值为533.3亿,相比巅峰时的2790亿元市值,蒸发2258亿元,跌幅超80%。

股价的大幅下跌,几乎将合盛硅业再融资之路全部堵死。

这对于需要大量资金的合盛来说,不太妙。

3.资金需求量巨大

合盛硅业多个项目的同时推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保证资金到位,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合盛硅业重大非股权投资共有6项,项目合计资金量为653.38亿元,累计投入资金量为229.7亿,尚有423.68亿元项目资金需投入,对合盛的资金链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4.与前总经理打官司牵出“案中案”

最近,一位自称是方红承妻子的孙丽辰,在微信公众号“方红承冤案家属”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包括《实名举报浙江千亿富豪罗立国:以搬迁上市企业要挟市领导干预司法、陷害忠良》《方红承家属针对合盛硅业澄清公告的声明》以及《原合盛硅业总经理方红承自述:我是如何被构陷入狱的》。

孙丽辰实名举报罗立国在与方红承的股权纠纷官司中败诉后,拒不履行判决的同时,反告方红承涉嫌职务侵占和非法受贿罪,并以将公司搬离嘉兴市为由,要挟地方对方红承进行打击报复,将“罪名”做实。

合盛硅业发布了澄清公告,对举报信中涉及的部分事件进行了说明和澄清。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已于11月13日对合盛硅业公司发出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实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高管持股等重大信息。

时隔一个月,合盛硅业披露了针对上交所监管函的回复公告,就股权激励纠纷和“水解油”的问题进行了正式回复,并详细说明了2015年公司设计股权激励的过程和细节。而在这份回复函中,提及2017年合盛硅业上市时,就已经存在信息披露合规问题。

据多家媒体查证,合盛硅业公告的上市前股权激励安排细节,没有披露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

事件发展至此,牵出了“案中案”。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管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无论准则是否明确规定,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招股说明书均应当予以披露。”

合盛硅业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看来,这场“起源”于晶硅价跌的价格战战火不仅传导至整个光伏产业链,还蔓延到硅基产业链。

短期之内,恐难熄灭,终局将以惨烈的大洗牌收官,笑到最后的企业,会有哪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2023海上光伏大会 中国国际储能安全与创新大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