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

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动力电池三年后“高考” 中日韩谁是学霸?

   2018-06-12 高工锂电赵冲3400
核心提示: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成为全世界锂离子电池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集中,产量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达到832亿元,比2014年增长31.85%,受动力端影响,2016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将达到1032亿元。预计2030年整个市场总量会突破一万亿元。
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成为全世界锂离子电池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集中,产量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达到832亿元,比2014年增长31.85%,受动力端影响,2016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将达到1032亿元。预计2030年整个市场总量会突破一万亿元。
 
上周,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约而至,而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一场身关未来前途的大考也在临近。
 
随着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逐步成型,中央政府开始启动补贴退坡政策,计划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长达十几年的中国的新能源战略面临终极大考。
 
面对这个比高考更为严苛的大考,无论是国外同行还是国内从业者,似乎都颇为乐观。
 
收集价格数据和评估锂电池行业供应链公司的国际专业机构英国基准矿业情报总经理西蒙·摩尔斯今年4月在接受BBC采访时认为,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正在出现的超大型的锂电池工厂,让电池大部分新产能集中在中国。中国锂电池产能在2020年将占全世界的62%。
 
作为国内从业者,杉杉能源董事长李智华的判断同样乐观,本周,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李智华表示,锂电产业原来是中国、韩国和日本呈三足鼎立之势,现在日本的份额越来越低,中国的份额接近60%。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在全世界的锂电池产业链的整个产值占比越来越高。
 
李智华所言非虚。锂电池诞生在美国,在日本成长壮大,实现了商业化。中国的锂电池产业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大概在2010年左右,中国完成了核心原材料的全部国产化,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隔膜等,一些终端产品也基本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原来依赖于进口的日本材料、美国材料,现在中国都可以做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成为全世界锂离子电池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集中,产量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达到832亿元,比2014年增长31.85%,受动力端影响,2016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将达到1032亿元。预计2030年整个市场总量会突破10000亿元。
 
尽管增长迅速,但是中国锂电产业要想真正成为学霸,还仍然需要更多历练,一方面是要和国际企业同台竞技,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技术体系进行攻坚。
 
李智华的观点是,中国要全球化就得跟国际强手过招,同样的,中国也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电池如果从品质体系,评估体系讲,是外国企业做得更好,但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从某种层面上讲是有天花板的,到一定程度最先进的技术进步会减速,在国家的扶持下,民间投资的推动,技术追赶的问题肯定能解决。
 
1、15家企业设并购基金 锂电“资本2.0”开启
 
 
 
截至目前,包括北汽集团、诺德股份、国轩高科、露笑科技、坚瑞沃能、多氟多、大族激光、猛狮科技等都分别携手专业投资机构设立合资并购基金,对各自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投融资。
 
GGII表示,锂电企业与投资机构携手并非概率性事件,当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产能建设、新品研发、客户开发、补贴退坡等,加大对资金的需求,双方需要借助彼此的优势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同时硬币的另一面是基金设立过多,存在投资浪费、产能重复建设等风险。两种资本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行业联合大趋势,这能够扶持一批优质锂电企业,最终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戳此查看《比亚迪/国轩/杉杉等15家企业设并购基金 锂电产业“资本2.0”开启》
 
GGII认为,锂电企业与投资机构合资设立基金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前者需要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融手段、风控体系、法务经验等,扩大并整合自身上下游业务;后者同样希望借助企业在行业内的敏感嗅觉、技术及市场经验,为自己找寻优质标的。
 
2、10家企业产能逐步释放 石墨价格将持续下滑
 
今年以来,三元材料、碳酸锂、铜箔等多种锂电原材料上演“价格革命”,沉寂多年的石墨负极市场也欲掀起新波澜。
 
近期,有材料企业向高工锂电爆料称,自一季度以来,受针状焦、沥青焦等原材料价格上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也相应出现涨价。高工锂电就此向多家石墨材料企业以及电池企业求证。
 
国内某负极材料企业高管表示,目前,天然石墨价格尚未有波动,主要是人造石墨比一季度上涨10%-20%。但也有部分负极材料企业直接表示,原材料涨价对成本影响并不是非常大,没有传导给下游,并且大的电池客户受降成本压力,对石墨类负极材料压价很强势,价格也涨不上去。
 
高工锂电调研后发现,负极材料企业针对原材料涨价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暴露的是负极材料企业多年生存现状:一是石墨类负极材料工艺及技术发展比较成熟,负极市场多年处于平稳局面;二是在产品议价上,电池企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材料企业基本没什么话语权。
 
戳此查看《10家负极材料企业产能逐步释放 石墨价格有望持续下探》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石墨类负极价格影响最大的变量来自电池企业的态度和新建产能投放情况。高工锂电盘点2016年以来10家负极材料投扩产情况发现,随着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负极材料价格整体将呈现下滑趋势,但随着规模化程度提升,盈利状况仍然可观。
 
3、第五批推荐目录动力电池配套起底
 
日前,工信部正式发布了2017年第五批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此次目录共计309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其中新能源客车189款,新能源乘用车29款,新能源专用车91款。自2017年以来,工信部已累计发布5批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155户企业的1782个车型。
 
统计梳理发现,相比前4批推荐目录,第五批推荐目录入围车型所搭载的电池类型更丰富多样,覆盖磷酸铁锂、三元电池、锰酸锂、钛酸锂和燃料电池等。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的占比最高。
 
高工锂电在“2017年锂电供应链好产品全国巡回调研活动”中了解到,受补贴政策调整、推荐目录重审等影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不佳,导致动力电池企业产量和出货量大幅缩减,主要忙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配合客户开发产品过强检进入推荐目录。
 
与此同时,电池企业普遍表示,从二季度开始动力电池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企业订单开始增多。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通过强检和进入推荐目录的产品型号也大幅增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推荐目录的快速释放以及动力电池产品性能的大幅提升,动力电池市场下半年将迎来爆发。
 
戳此查看《镍氢电池入围/低速车企杀入 第五批推荐目录动力电池配套起底》
 
4、这些动力企业能否改变现有格局?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一批以资本和技术相结合的新兴电池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向现有的市场山头发起了冲锋。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6年锂电行业产业投资金额就超过了1200亿元,并持续蔓延至2017年。其中,动力电池企业兼并购和投扩产项目成为了这笔资本的主要战场。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近两年包括远东福斯特、天鹏电源、海四达、智航新能源、德朗能、比克动力、沃特玛等多家优质标的已经被上市公司成功收购,成为上述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主营业务。而这些被收购的电池企业也在上市资本的助力之下,打响了大规模扩建产能抢占市场、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和行业资源的卡位战。
 
事实上,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和行业洗牌加速,动力电池行业正呈现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猛增的市场需求,动力电池产能规模甚至品质都无法满足,而其快速提升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也是动力电池企业选择与资本对接的直接动力。
 
而品牌、技术、市场和产品就成为了这些电池企业引入资本的砝码。
 
戳此查看《手握资本技术双利剑 这些动力电池企业能否改变现有格局?》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迎来资本估值的最佳时机,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本兼并购还将持续上演。随着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锂电行业的发展推进,最终可能会剩下几家或十几家大型电池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一些上市公司到处收购电池企业切入新能源领域之时,锂电行业却有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崛起。这些电池企业都有共同的特征,即成立时间都不算太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都是由强大资本力量和成熟技术团队结合的产物,且对未来的动力电池市场充满信心。
 
5、14家锂电企业入围2017智能制造项目
 
6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工作指南的通知》,(工信厅联规[2017]53号),对208个入选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
 
梳理发现,在入围的208个项目中,涉及锂电领域的项目有14个,覆盖乐凯胶片、多氟多新能源、湖北金泉、湖南科霸、江苏富朗特、孚能科技、宁波杉杉、青海时代新能源、绿草地新能源、德飞新能源、欣旺达、巴莫科技、天津力神、微宏动力等14家企业。
 
戳此查看《14家锂电企业入围2017智能制造项目 宁德时代/巴莫/富朗特等榜上有名》
 
有参与项目申报的企业向高工锂电网介绍,参与并通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项目之后,锂电企业可获得8000万-1亿元的资金支持,这个对于企业自身的制造升级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示范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将会以标杆的形式推动整个锂电行业的智能制造进程,加速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全面升级,提前在2020年达到国家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要求,以此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2023年度 中国户用&工商业光伏优秀品牌奖 中国国际储能安全与创新大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