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

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链价格飙升 晶科钱晶呼吁慢一步,海阔天空

   2021-09-03 21390
核心提示: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新疆硅料生产事故及疫情影响,短暂的供需失衡拉开此轮意料之外的涨价潮。至于此轮涨价潮将持续何时,对企业
 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新疆硅料生产事故及疫情影响,短暂的供需失衡拉开此轮意料之外的涨价潮。至于此轮涨价潮将持续何时,对企业及终端客户,乃至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光伏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暂时没人能给予明确的答案。是产业协同共渡难关,还是企业加深自身垂直一体化程度自我解救?

产业协同?或难以成为一剂良药

面对几乎全产业链的涨价潮,产业协同会不会是一剂良药?恐怕答案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产业协同,其实并不难理解,那就是在此轮涨价潮下,产业链中的各企业适度涨价,说白了,可以简单理解为涨价幅度高的环节,降低涨价幅度,能够大赚的环节保持小赚(当然是否赚了钱并不好说),以此直接给自身的下游企业减小压力,从而让下游企业减小涨价幅度,以此类推,实现良性循环,进而从整体上减少了涨价幅度,保证终端项目的正常运行。当一切恢复正常,大家再各凭本事,赚多赚少靠自身实力。此时产业协同更可以理解为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行为。

仔细理解,产业协同其中的逻辑就是大家靠自觉、靠情怀减少自身的经济收益。姑且不论大家是否愿意,就算大家愿意,涨价的幅度多少是合适的,怎么断定该环节的企业真的让利、让利了多少,最终会不会出现你赚多了我赚少了、我吃亏了你得便宜的争论,恐怕不难想象。此中标准难以确定,如果要统一涨价幅度,那是不是说各家企业需要将自身的经济账揉开掰碎给别人看,来证明自身的“清白”?恐怕可行性并不高。

世纪新能源网在与产业链中多家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企业认为,现阶段大家最多可以做到技术方面的产业协同,而对于产业协同来面对涨价潮,大家并不认可。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涨价是市场行为,那么市场行为就应该让市场来决定。面对此轮涨价,哪家企业愿意放弃自身经济利益?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各环节的企业涨价也算是合情合理,似乎并不存在奇货可居、“趁火打劫”的扰乱市场行为。“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在此种逻辑下,并无理由要求各企业将即将进嘴的“肥肉”让给别人一块。

谁遭了罪?下游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在此轮涨价潮下,似乎大家的涨价行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似乎又都是受益者!那么到底谁遭了罪?——下游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以组件厂为例,在近半年的大型招标中,投标价格由1.30元+/W到近期的1.70元+/W,单瓦增长了近0.4元,以此来看,组件企业似乎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并非如此。

以现今组件厂商为例,大多企业并不拥有完善的垂直产业链,甚至不具备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等,每个环节的变化,都最为明显直接地体现在组件端。而对终端客户,在现今大环境下,组件厂商并不具备更多的话语权。

虽然竞价项目为获得最后的补贴或将出现抢装现象,但是面对过高的成本,投资方放慢乃至放弃项目的可能性必然放大;平价项目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必然会将成本压缩到最低,放缓工程进度,等待降价成为有效手段;户用及小型工商业项目,补贴额度有限,在价格上涨期,无更多经济账可算的同时,观望现在成为了诸多人的选择。

组件厂受“夹板气”并无选择。而实力相对不强的二、三线组件厂,大多无论是经济实力、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链的完整程度上,较之一线组件厂商都有着一定差距。如果此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二、三线组件企业前景并不乐观。

解决之道?多方合作或成开门之匙

那是不是只能任由价格涨下去?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认为,此次涨价是对由短期供需失衡造成的短期涨价,要更好应对此种现象需要供应链上下游包括政策制定方的共同努力,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

对于政府而言,钱晶认为,可否考虑适度放宽并网期限,给行业一缓冲,让下游开发企业在承压能力范围内,将项目能继续执行,而不中途流产或因损失巨大打击以后的投资热情。

而对于下游电站企业而言,在可能情况下,将项目推延至明年。钱晶预计在等三季度末或四季度,供需压力平衡后,价格会回落,恢复甚至低于之前水平。

对于专业设计院,钱晶认为在项目规划时,对于规格设定可适度开放一点,太僵硬的采购标准只能让下游企业承担垄断造成的涨价损失。本好意的统一规格、三方比价让投资成本降低的初衷,反而因“卡脖”,丧失了项目收益率的发言权。

对于组件企业,特别是头部一线组件制造商,钱晶认为应从此次“卡脖”事件中吸取经验,酌情考虑未来战略,从追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让未来发展更可持续,更自主,更有自身掌握权。

龙头自保?光伏产业将何去何从

近年,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各企业逐步提升自身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从最初的协鑫、隆基,到大全、东方希望等,光伏产业的各环节企业都相继开始完善自身的垂直产业链,力求做到自给自足。

据世纪新能源网了解,以晶科为例,自身并无主动向上游产业扩展的计划,而经过此次涨价潮,晶科或将向上游产业,诸如硅片、电池等产业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产业垂直一体化程度,增强自身的抗击打能力,避免再出现“卡脖”事件。

企业提升自身产业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从企业发展来讲并无不妥之处。但是如果一线龙头企业都从“自保”角度出发,进行产业垂直一体化的提升,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必将挤压其他环节企业的生存空间,或将对二、三线企业造成重大打击,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现今,相对而言,光伏行业的多个产业板块存在着产能过剩的现象,且“寡头”现象日趋明显,龙头企业垂直一体化进程加快,或将使部分环节的产能过度冗余,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重复建设,将带来更多的资源、资金浪费,同时市场抢占必将愈发激烈,光伏产业能否有序、规则地发展值得担忧。

短期涨价潮不可避免,但办法总比问题多,不能因噎废食,只有多方努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光伏行业市场,实现共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评论 0
 
2023年度 中国户用&工商业光伏优秀品牌奖 中国国际储能安全与创新大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